8 月 27 日消息 今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 48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該報告顯示,在芯片技術領域,我國芯片封裝和測試行業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這為我國全面推進芯片制造裝備技術體系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021 年 3 月,由我國科研人員主導的國際團隊宣布研發出一款新型可編程光量子計算芯片,能實現多粒子量子漫步的完全可編程動態模擬 ;4 月國內實現 7nm 芯片試產 ,6 月中國科學院成功設計出 14nm 的“香山”芯片 ,8 月中芯國際 FinFET 工藝已達每月 1.5 萬片量產水平 ,高端芯片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量子技術領域,清華大學首次在實驗中完成了兩個 DLCZ 量子中繼模塊之間的高效糾纏連接,是實現實用化的量子中繼器的一個關鍵步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在光量子存儲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將光存儲時間提升至 1 小時,大幅度刷新了 2013 年德國團隊光存儲 1 分鐘的世界紀錄,向實現量子 U 盤邁出重要一步 ,同時該團隊首次實現多模式量子中繼,實現兩個吸收型量子存儲器之間的可預報量子糾纏 ,為量子中繼的發展研究開創了可行的方向,為實用化高速量子網絡的構建打下基礎。
衛星互聯網領域,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生產的首顆衛星下線,標志我國獲得衛星批量生產能力 ;同時,低軌衛星星座體制技術試驗取得突破,實現了低軌衛星網絡與地面 5G 網絡深度融合,邁出了我國天地網絡通用技術攻關的關鍵一步 。
此外,2021 年上半年,信息產業技術多個領域取得積極進展。6G 通信技術領域,我國已成為 6G 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當前 6G 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 3.8 萬項,其中我國專利申請占比 35%(1.3 萬余項,約合 1.58 萬件),位居全球首位 。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站長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