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運營里,獲取流量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但是如何在流量來的時候,促進流量的轉化,是更不容易的事情。而影響流量的轉化因素主要有:獲客方式、落地頁設計、轉化分析、流量承接方式這四種方式,本文就從這四個方面來分析如何促進流量轉化。

影響流量的轉化因素主要有:獲客方式、落地頁設計、轉化分析、流量承接方式。

獲客方式
流量的轉化環節,首先要考慮的是廣告的投放,因為投放能力直接影響轉化的結果。
在廣告投放環節,必須考慮三個因素。

1. 精準性
你投放廣告的目標客戶不是你需要的客戶。
很多人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就容易被誤導。
在做保險投放的時候,我們通過搜索關鍵詞競價,假如關鍵詞是“高性價比 重疾險” 。那么可能有兩類人都會搜索這個關鍵詞,一類是想了解重疾險,并且有意愿購買的人,這是潛在的目標用戶,還有一部分是保險代理人,他們可能會了解市面上新出來的重疾險產品,想去代理這些產品,這類人并不是目標用戶。
如果能夠準確區分識別你的目標客戶,實際過程中的轉化率就會有明顯的提高
2. 可追溯性
如果要衡量轉化效果,投放廣告必須是可追溯的。一定要有以下幾個數據:廣告曝光數,點擊數,廣告落地頁瀏覽數,停留時間,頁面的點擊數。每個環節的數據都有了,才能分析出具體哪個環節影響轉化。
線下廣告不具備可追溯性,因為曝光數和點擊數是缺失的。
還有一部分廣告形式,比如公眾號推文中嵌入二維碼,雖然有文章閱讀數,但是閱讀文章不代表能夠看到文章底部的二維碼廣告,很有可能用戶閱讀到一半就關閉了,所以一般公眾號軟文推廣的可追溯性比較差
3. 競爭程度
當一個廣告平臺競爭程度越激烈,用戶看到的幾率和頻次就越高,用戶的點擊的概率就越低。
對于信息流類廣告,很多公司都會競爭,如果你進入的比較晚,就需要考慮之前競品公司投放廣告的目標人群,能做到差異化是最好的。
我們之前在做保險業務的時候,選了幾個公眾號投放,有些公眾號一個月內會接好多互聯網保險公司的軟文,如果你這個時候再去投,轉化效果就非常差。
落地頁設計
落地頁指的是用戶看到廣告后,通過點擊跳轉鏈接后出現的第一個頁面。
在移動端,信息流是最常見的廣告呈現方式,而落地頁起到承接流量、轉化用戶的重要作用。
落地頁的制作是一個非常容易被忽視,但是對于廣告轉化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落地頁的設計簡介
下面一張圖是python小課的落地頁設計,算是一個非常好的范例。

落地頁最基本的要素包括:
- 品牌標識和logo
- 品牌文案
- 引導文案
- 產品的賣點
- 信任背書
- 產品案例
- 期望的信息輸入框
還可以包括其他的信息:
- 用戶的使用評價
- 已有的銷量
- 官方的FAQ
落地頁的開發和設計,需要結合產品、UED、技術、運營、BI等部門一起協作,同時對不同版本的落地頁進行測試,以此來確定那個版本的落地頁的轉化效果最好。
我們之前落地頁優化工作,從產品進入推廣期到產品穩定期,持續了一年半,從當初的30%的轉化率提升到了40%。按照一年推廣費用1個億計算,這提升的10%的轉化率,每年節省了推廣費用1000W,落地頁再重視都不為過。
關于落地頁的設計,開發,測試,分析和優化,有一套標準的方法。后面”貓叔玩流量“會專門寫一個落地頁設計和轉化課程的文章。這里就只是簡單的提一下。
轉化分析
從落地頁到用戶最終行為數據的落地,需要一套全鏈路的數據分析框架。
這里最重要的就是漏斗分析,我們需要多個數據源的整合,并且有一套強大的工具幫助我們完成這項工作。

數據源包括
廣告平臺的數據:最常用的是廣告位、曝光量、點擊量。
落地頁的數據:主要有落地頁UV,申請注冊數,驗證碼點擊數,填單數。
有一些落地頁不僅僅是一個頁面,可能涉及到多個連續的信息收集頁,這里面每個頁面進入次數,流失率都是需要統計的。
業務相關數據:一般和公司業務比較耦合,以電商數據為例,包括商品瀏覽數,訂單創建數,支付筆數,退款筆數,
我們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漏斗模型,從廣告曝光量->點擊量->落地頁UV->落地頁填單數->訂單創建數->訂單支付數,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和計算,我們可以衡量廣告效果,落地頁效果,以及業務效果。
系統能夠很方便的查看每個過程的轉化率。并且還需要支持多個維度的數據統計,比如可以通過廣告渠道,查看每個渠道的漏斗數據,或者根據手機型號,手機廠商等,查看具體使用某一款手機的轉化情況。我們之前的業務,需要精確衡量每個渠道,每一個版本的轉化率和最終的產出,確保每個渠道的投入產出比都要大于1。
轉化分析也要一套標準化的技術工具和流程,在后面”貓叔玩流量“也會將一些數據分析相關的經驗,重點是如何打點,打點的標準以及如何衡量渠道的投放質量。轉化分析是一個很有趣的專題,通過數分析可以發現很多很有趣的現象。比如預測手機廠商的出貨量,用戶群體的偏好。
流量的承接
流量承接方式是指通過廣告投放引進來的用戶,最終通過那種載體去承接這些流量。目前最常用的承接方式包括:APP,小程序,公眾號,微信號,微信群,手機號,企業微信。

流程的承接方式對最終的轉化率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需要根據我們的業務特性,廣告平臺,轉化率等做一個綜合的考慮。
在移動互聯網火爆的年代,為了推廣APP,大部分公司都會引導用戶下載APP,用APP去承接這些用戶流量。隨著APP紅利結束,打開率越來也低,目前很多產品都是通過預留手機號的方式把流量先承接住,在引導下載APP。
還有一些在騰訊平臺投放廣告的公司會利用公眾號,小程序、微信群作為流量的承接方式。自從企業微信推出客戶朋友圈和客戶群之后,接下來可以預料到一些公司會通過企業微信承接流量。
一般來說,用戶的操作越便捷,心里負擔越低,轉化效果越好。APP流程復雜,需要用戶下載,如果用戶沒有連接wifi,很可能就不愿意下載。手機號用戶比較警戒,不愿意隨便暴露手機號,防止被騷擾。
這兩種流量承接方式轉化率雖然不如微信號,微信群好,但是用戶的質量會比較高,通過這些繁瑣的步驟,用戶還愿意進來,說明意向度還是比較高的。
對于流量的承接,還需要考慮是后續用戶運營是基于什么方式進行的。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用小程序去承接流量,雖然在微信體系內可以用社交裂變的方式獲取流量,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投放廣告,但是在微信體系之外的廣告渠道,小程序的轉化效果就是非常差的。
同時你要考慮后面的運營過程中,如何和小程序用戶建立關系,目前小程序還不支持人工的主動推送消息,小程序的運營手段是非常有限的。
在互聯網保險業務中,利用微信個人號,手機號,微信群都嘗試做過流量承接。微信群的流量承接轉化效果最好,但是運營效果最差,因為有很多非目標用戶加入,會在群里面發送垃圾廣告,影響有意向的目標客戶。后來我們全部用微信個人號承接,雖然加重了運營的負擔,但是整體轉化效果是最好的。
作者:貓叔玩流量;微信公眾號 : yunmao_owner
站長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