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能源挑戰與環境危機,循環再生企業如何一起“綠動”?關于塑料回收循環利用,互聯網科技企業有哪些優秀經驗?5月17日至18日,“2021綠色發展低碳創新RPET峰會”在上海舉辦,針對上述議題進行探討。寶潔中國、百事、可口可樂、蘋果、伊利、聯合利華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代表出席。小黃狗環保科技作為智能回收行業龍頭企業受邀出席峰會。

大會現場
會議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及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再生塑料專委會共同主辦。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等部委相關領導也出席了會議。
加強對塑料應用回收再生參與和管理尤為重要
本次峰會圍繞“綠色發展低碳轉型”,積極探討循環再生行業的全球發展走勢,并就全球塑料循環經濟推動閉環回收發展、循環再生與碳中和實現路徑、可持續發展下進出口食品接觸材料的監管、海洋塑料研究現狀、GRS再生環保認證等多項議題展開深度交流探討。
2021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從設計、生產到消費端全面邁向綠色循環發展,為塑料回收循環利用全過程提出了目標和要求,也更加需要政策的指導和支持,全產業鏈的參與協同。
生態環境部固廢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在應對一次性塑料污染的進程中,需要加強對塑料應用回收再生的參與度和管理。
PET作為擁有成熟的回收技術和廣泛再生應用市場的聚酯材料,其再生利用一直是國際品牌和企業關注的焦點,也是再生行業的風向標。中國是PET生產第一大國,PET瓶片的產量從2010年到2019年一直在增長,已經達到870萬噸。PET從做成瓶,廢棄后回收再生再做成各種回收再生產品,包括化纖和包裝,引領著循環再生的大方向發展。
小黃狗成立以來累計回收塑料制品10416噸
小黃狗環保科技合伙人、首席財務官夏正豐在會上介紹,小黃狗環保科技是一家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互聯網企業,以“天下無廢”為使命,為城市和企業提供全品類一站式垃圾分類解決方案。自2017年成立以來,致力于為居民提供多場景垃圾分類回收服務——通過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便民交投點、上門回收/代扔三大業務模式,讓垃圾分類服務半徑延伸至最后1米。

小黃狗環保科技合伙人、首席財務官夏正豐在論壇發言
“具體到Rept供應鏈,小黃狗主要做前端收集,目前已經累計回收可再生塑料制品10416噸,多數為rept,累計收集了7750萬多個塑料瓶,都是家庭用戶投遞的。目前主要在社區布點,未來希望更大范圍地服務到各種場所,如辦公樓、商場、學校等,服務到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提高前端回收價格,提升后端處理價格,促進行業整合發展。”夏正豐說。

正在參與環保投遞的居民
截至目前,小黃狗環保科技已進駐43個城市,鋪設了12000組回收機,注冊用戶超過600萬,共計覆蓋逾2400萬居民。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投入20億元幫助家庭回收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可回收物,并實現再利用。同時在全國多個城市開通了上門回收業務。從2021年2月起,小黃狗在北京、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落地40+社區便民交售點,為社區提供更多可再生/循環資源的回收途徑。
同時,小黃狗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打造智能大數據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管理、智能回收設備監管,對區域內智能設備的聯通實施全程實時監控,采集區域內所有用戶投放塑料可回收物的數量、重量、運輸車輛運行數據。小黃狗實現了垃圾分類從分類投放箱、運輸車輛、中轉壓縮、處理設施全過程智慧管理,全程可追溯、可查詢實現可回收塑料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征程,這股“零碳”轉型浪潮亦將為循環再生行業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夏正豐介紹,小黃狗作為智能回收行業龍頭企業,希望未來進一步配合政府提升再生資源行業整體效率,并對Rept行業做出探索貢獻。”
深耕用戶需求布局產業鏈下游
德勤發布的《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66%的年輕消費者表示更傾向于購買環境友好產品。這些產品越來越多進入公眾視線,人們對材料的認知正在發生變化。
作為唯一一家實現全國布局的智能垃圾分類綜合運營服務商,小黃狗環保科技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原料優勢。今年以來,隨著公眾環保理念和認知的逐步建立,小黃狗環保科技開始在產業鏈下游布局,尋找更多的可能。比如,結合低碳主題,小黃狗環保科技即將推出“塑”造美好系列環保文創類產品。前端全場景化分類回收,后端大數據監控、管理,下游資源整合再利用,小黃狗環保科技形成了一個rPET全產業鏈路的閉環。
夏正豐說,未來,小黃狗還將在RPET再生領域繼續深耕,以環保的理念、時尚的概念觸達更多的用戶和企業。為C端用戶設計打造更環保、時尚、性價比更高的商品,同時可以承接企業環保再生產品定制生產和品牌聯名合作創意的實施,對塑料可回收物進行高效循環利用。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杜少中表示,本次峰會將實現雙碳目標落實到行業具體行動中,為碳中和重構制造業樹立了好的樣板。通過融入國際、金融、貿易、科技等各種資源,較好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這是一個好的開端。當前,雖然企業和公眾對碳減排還比較陌生,低碳創新也需要時間,但堅信通過政策端、企業端、公眾端的共同努力,定能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站長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