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3日消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發表分析文章稱,如今的智能機市場就猶如美國經濟,兩極分化嚴重。蘋果在高端市場獨領風騷,已然成為奢侈品牌;小米的在線銷售策略和有限的產品線使其在低端市場游刃有余;而不上不下的多數中端智能機廠商的日子最難過。
以下是文章全文:
中端智能機需求消失
對于蘋果和素有“中國蘋果”的小米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但是對于這兩家公司的多數競爭對手而言,情況并非如此。
去年12月,小米估值達到46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科技創業公司。蘋果上周發布的創紀錄業績要歸功于各個方面的因素。除了智能機市場兩極分化外,消費者對于大屏手機的強勁需求、CEO蒂姆·庫克(Tim Cook)穩定掌舵等因素也協助蘋果創下佳績。
蘋果和小米的成功反映出,世界收入不均等的局面正在加劇。

智能機平均售價對比
從蘋果、小米以及所有Android手機制造商的智能機平均售價對比圖中可以看出一種趨勢,那就是中端智能機需求的消失。除了蘋果、小米以及幾家低端機制造商,其他所有智能機制造商的利潤都受到了這股趨勢的影響。
Android手機平均銷售價格的下降當然受到了供需失衡的影響。隨著智能機配件價格愈加低廉,小米、酷派、Vivo以及其他眾多不知名的中國制造商的設備持續拉低了智能機價格。對于多數用戶來說,這些智能機已經“足夠好”。
小米銷售策略助力低端機市場競爭
市場調研公司ABI Research分析師尼克·斯潘瑟(Nick Spencer)表示,小米在低端智能機市場競爭中游刃有余。小米僅在線銷售設備和有限的產品線允許他們以最低價銷售手機。小米還經營了一個龐大的用戶社區,該社區成為了小米的一個強大營銷引擎。這迫使競爭對手作出回應。
在最新一個季度中,三星電子移動部門的利潤同比下降了62%,并宣布將嘗試銷售低價手機,就像小米一樣。與此同時,小米的國內對手華為則反其道而行之,將嘗試只銷售高端手機。
但是這些趨勢無法解釋蘋果為何取得了創紀錄利潤。蘋果上個季度看起來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更高的平均售價賣出了比前幾個季度更多的手機。
中產階級增加低端機消費需求
只有一種產品才會有蘋果這樣的表現:奢侈品。
通過維持封閉式服務,提供大量通常比在Android平臺上表現更佳的應用,蘋果已經足以實現自身與大量Android手機的差異化,手機平均銷售價格達到同等配置Android設備的兩倍至三倍。
胡潤上周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中國,蘋果已經成為送禮的首選奢侈品牌,領先于路易威登、古馳以及香奈兒。
隨著智能機市場的成熟,它們逐漸變得像其他消費類產品。《華爾街日報》近期發布了一篇關于美國“兩極”經濟的報道,概述了所有產品制造商對于美國中產階級消失的回應:它們要么向各自市場的高端靠攏,要么向低端靠攏。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手機市場。
但不同的是,智能機在世界各地銷售,這一市場的分化不只是美國經濟分化的一個產物。誠然,小米甚至不在亞洲以外市場銷售產品。但正象不斷擴大的全球富人階級為蘋果的高端機創造需求一樣,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也在為小米及其同行的手機創造需求。
“中產階級”本身是一個相對的術語。《外交政策》雜志在2012年指出,要想成為全球1%最富有人口之一,你每年只需掙3.4萬美元。
小米最暢銷手機紅米在印度的手機大約為100美元。按照印度人的標準,如果有人購買了一部小米手機,那么他肯定會被視為有錢人。印度人每年的平均收入大約為600美元。
不錯,低端機市場同時吸引著愈加貧窮的美國人和發展中國家愈加富有的消費者。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兩類人群的命運息息相關。外包和較低程度的自動化已經壓低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工資,但卻提升了其它地方工人的薪酬。
兩極分化持續
因此,智能機的商品化引發了價格趨勢,這種趨勢凸顯出了一個事實:智能機一直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一個是奢侈品市場,另一個是其他廠商組成的低端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兩大市場的利潤分布反映出了產品買家財富的分布。分析師霍雷斯·德迪尤(Horace Dediu)預測稱,過去一個季度,蘋果占據了移動市場總體利潤的90%。而經濟學家賈斯汀·沃爾弗斯(Justin Wolfers)也說過,全球10%最富有人口控制著全球87%的財富。
如果當前的宏觀經濟趨勢繼續發展,會發生兩件事。第一件是,只要能維持住奢侈品牌地位,蘋果即便不能實現增長,也應該繼續會實現強勁營收。分析師稱,全球在用的iPhone大約為3.5億部。這意味著,蘋果已虜獲了全球近5%的人口。
第二件將會發生的事是,隨著制造商彼此競爭,以最低的價格提供最高的價值,Android手機的平均銷售價格將會繼續下滑。好消息是,數億消費者可以買到小米生產的廉價但有用的智能機。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站長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