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11月8日下午消息,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于11月7日至9日在浙江烏鎮舉行,本次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在今天下午的“人工智能:融合發展新機遇”論壇中,東華軟件股份公司董事長薛向東提到,融合發展是未來產業發展,特別是產業互聯網發展取得重大進步和取得重大發展的必由之路。醫院是一個典型的供給側,對醫療行業來說問題在于數據立法,需要國家政策的推動。
他指出,如果以后要做精準醫療,但是數據沒有立法,就很難大規模使用。“實際上,把我你的姓名、身份號、職業,這個數據脫離本人,我愿意拿出來,但是沒有立法,醫療單位不敢給出來。我們掌握的這些數據不敢出來,需要政府的大數據的立法。”
以下為發言實錄(略經編輯):
傳統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的概念特別同意,個人認為是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過去幾年做to B的行業,包括東華軟件和金蝶,包括投資機構和估值,大家比較傾向于C端的互聯網。最近一年來大家對產業互聯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to B有新的機會,這是我特別高興的。
實際上,我們高興的同時要不斷踐行這個工作,騰訊公司非常看好這一塊,馬化騰講到to B和to C的重要性,今年年初騰訊占我們5.02%的股權。重要的是我們兩家做融合。
大家知道騰訊在數字化,云計算,大數據,有很好的研發,剛才他們對話的時候講了這樣的情況,馬化騰比較謙虛說給我們遞工具的。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融合的過程,也是互相有機結合的過程,這半年來我們跟騰訊一塊合作,在多個行業進行深入的研發和技術的融合。
首先我們在醫療行業推出一念三云的技術方面,基于騰訊的區塊鏈技術打造健康鏈、健康云、醫療云。醫療云為各級政府衛建委管理,作為政府端公共衛生的運用,醫療云就是醫院這一端,健康云就是老百姓這一端,這是一個有機的結合,數據要打通的。
包括上一位嘉賓講國際化的事兒,比如說,我今天杭州看病,過兩個月在北京不舒服,去協和醫院看病,去美國看病的時候也有我的病歷。從技術上面來說,我們可以把這三個地方的數據打通,他們會給我很好的資料,我的病例跟著我的手機走,這是前臺和后臺典型的融合。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王興講到供給側跟消費側,醫院也是一個典型的供給側,我們在金融和政府和企業供給側的很多事情跟騰訊合作,出了很多方案。
這是第一點,融合發展我的結論肯定是,未來產業發展特別是產業互聯網發展取得重大進步和取得重大發展的必由之路,融合融合再融合。
第二點,前景很好,但是有很多困難和問題。首先對醫療行業來說是數據立法的問題,需要國家政策的推動。我剛才講的場景,我們在技術上面,國內部分已經實現。醫院上的隨訪,但是我的隨訪病人,我告訴這個醫院你把病人的病歷放到他的手機上面,讓他可以取到。但是現在有的醫院同意,有的不同意,同意的說覺得這個事兒挺好。不同意說這個事兒挺好,但是沒有法院支撐,我給到你有沒有違反法律規定。我現在復印病歷給10元,是可以復印,因為沒有法律支撐。
我們東華軟件服務500家醫院,500家的醫院有幾十億的數據,有8000億的資金在里面,包括病人的掛號,都是微信做生態的時候。
回到剛才數的問題,這么多數據,如果你脫離以后做藥的想法,來做精準醫療,但是這個數據沒有立法,你就很難大規模使用。實際上,把我你的姓名、身份號、職業,這個數據脫離本人,我愿意拿出來,但是沒有立法,醫療單位不敢給出來。我們掌握的這些數據不敢出來,需要政府的大數據的立法。
全球的數據共享更加遠,中國的數據跟國外的數據,將來的這種融合發展里面,政府的數據面臨的特別重要。這是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不管是醫院也好,還是企業都需要做很多的變革,對供給側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有很多工作要做,這是我們未來在座的各位公司去幫助這些企業,或者是企業自身一塊努力的情況。還有一個問題是人才的培養問題,我覺得人才的培養更加復雜,現在有專家,包括幫助人才,把話題留給大家。
站長資訊網